基坑监测系统-DTAI


监测背景

城市基坑开挖具有施工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目前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基坑施工的开挖越来越深,从最初的四到八米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二十多米。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单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参数来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往往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指导正确施工的眼睛,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是一种信息技术。当前,基坑监测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同被列为深基坑工程质量保证的三大基本要素。


系统概述

 DTAI将结构健康监测与物联网结构体系、云计算、局域网/通讯网等多网无缝连接等技术结合,建立一套智能基坑在线监测系统,为基坑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基于云计算服务中心的监测系统可容纳上万个桥梁、隧道、边坡等结构物的监测数据,形成区域性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实现区域内的所有结构统一监控管理。


主要监测内容

      1.  支护结构
      2.  相关自然环境
      3.  施工工况
      4.  地下水位状况
      5.  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  周围建(构)筑物
      7.  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
      8.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监测示意图


监测项目一览表

监测项

设备名称

支撑轴力

应变计、轴力计

桥梁墩台竖向位移

全自动机器人

桥梁墩柱倾斜

盒式固定测斜仪

桥梁裂缝

裂缝计

锚杆拉力

锚索计

地下水位

孔隙水压计

建(构)筑物竖向位移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

建(构)筑物裂缝

裂缝计

管片结构竖向位移

激光测距仪

管片结构净空收敛

激光测距仪

地下管线竖向位移

全自动机器人

立柱结构竖向位移

全自动机器人

地表沉降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全自动机器人

支护桩(墙)、边坡顶部竖向、水平位移

全自动机器人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竖向、水平位移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全自动机器人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变形缝差异沉降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全自动机器人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道床)竖向位移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全自动机器人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轨道结构裂缝

裂缝计

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

激光测距仪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路基竖向位移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全自动机器人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挡墙竖向位移

压差式变形测量传感器、全自动机器人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挡墙倾斜

测斜仪

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

导轮式固定测斜仪


监测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实现功能

1.  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对支护结构、地表沉降、围护桩倾斜等实时在线监测,实时掌握建筑基坑的结构变化。
      2.  报表推送:监测结果实时显示发布,定期将监测报表推送给用户。
      3.  多重分级预警:建立三级报警机制,当检测数据异常时,第一时间以短信、传真、广播等形式通知用户,实现综合预警功能。
      4.  应急预案处理:从专家系统中直接提取相应处理方法,及时采取人员介入、封锁道路等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  结构趋势分析:通过对基坑施工期的监测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价,可实现结构稳定性趋势分析。
      6.  历史资料存储:监测数据的存储,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本案例为本站原创案例!

友情提示:此案例外观、技术知识产权归属本网站(及公司),本网站具有最终解释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